《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地方高等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探讨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0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出台多项政策为民营企业“松绑”“减负”,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也势必需要高校能够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模式。多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经过连续的大规模扩招后,人才培养规模有了较大增长,但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上并没有符合发展需求,很多高校毕业生所需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鸿沟,在培养质量上,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普遍缺乏解决生产运营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631所,其中地方普通高等学校1766所,占比达到67.1%。因此,地方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均占全国高校的绝大多数,可谓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主体,承担为相关区域和行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广大中小企业是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普通高校应该面向中小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裁剪淘汰社会需求较差、缺乏办学特色的专业,突出地方办学特色;加强本科教学基础工作;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 1 我国中小企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每年毕业季的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较2016年增加16万人。根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的统计,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20万,预计2019年将攀升至834万。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面对就业创业工作复杂严峻的形势,如何应对就业不稳定因素,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普通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世界各国的经验数据表明,解决大量就业岗位的部门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持续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我国的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和成渝区域等经济活跃地区,广大中小企业正在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例如,广东拥有着超过700万家的中小企业,而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则有57.14万人,如果真正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招聘无缝对接、供需吻合,将有力解决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压力大等问题。 2 服务中小企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应用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张,带来了在既有高等教育模式下的变革。在恢复高考时,高等学校采用的教育方式主要为精英教育,入学学生数量较少,高校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上,努力培养高精专的行业顶尖人才,就业去向和选择也大多数集中在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方面,很少去民营企业就职。近年来,高中升学率逐年升高,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多,意味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一个国际公认的数量指标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人口的15%)。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民营企业/个体”是201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这充分证明了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流向中小企业部门,就业区域也逐渐扩展到三四线城市和城镇地区。根据这种趋势的变化,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在学生入学后,进行就业教育观念和相关模式的提升,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围绕实战为主的方向进行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2.1 调整相关专业与课程适应企业实际需求 现阶段国内高校定位存在一定偏差,在专业设置与学科方向上论证不全面,追求大而全,缺少差异化特点。由于高等教育定位问题,很多高校都在学习领先高校的做法,追求博士点、硕士点和相关本科专业建设,而不去深挖与分析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专业传统,失去了特色而带来了平庸。为了更好的服务区域与行业,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状况来调整办学理念,更改相关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确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定位在为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加强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提高专业培养针对性。 专业设置的改革要进行详细和广泛的市场调研,分析全国和区域的行业发展状况,了解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实际需求,考虑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定位学校重点服务区域与行业,了解学校内外部优势劣势,结合地区和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高等学校的专业和学科。一方面,针对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和专业,要有策略的投入相关资源来支持;另一方面,调整和减少非优势和非重点需求的专业。 (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内容。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知识陈旧,与市场和企业联系较少。应该改革部分院校和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内容,建立部分专业以应用为主导的课程。改革课程内容,避免直接使用传统教材和引进教材,增加企业实践环节与内容,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中去以解决学生实践缺乏的问题。 2.2 提升教学质量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大学扩招以来,由于学生数量逐年上升,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逐年增加导致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一些院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大学物理等基础理论课程教师缺乏,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影响随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很多高校的实践性教学部分开展不顺,有的缺乏基础设施有的缺乏实践基地,导致学生专业实践方面缺少实际接触。 (1)提升师资队伍能力。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在一些领域和专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理论基础的骨干教师,在稳定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上,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行政部门和教辅部门要及时了解教师情况,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进修和科研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针对本学校的重点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 (2)树立良好学风。 要根据社会新形势和产业行业新趋势,更新教育观念、总结办学思路,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来强化学风建设。努力加强学生思想建设,构建学风建设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其各分管部门的示范作用,对学生以批评教育为主,积极引导学生的提升实践能力的途径。 2.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当前大学毕业生出现的就业难问题,主要在于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的知识与很多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偏差,所以,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贴近市场和企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1)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训课程。 当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强调理论内容,缺乏实践操作技能的内容。学生没有经过实践环节,对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不得而知,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毕业生求职时找不到对应合适的岗位,即便找到对应岗位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专业能力。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增加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取得企业认可的职业认证资格。 (2)依据专业需求进行实际调研。 许多高校已经在积极开展社会事件调查,但是在调查的深度与方向存在较大问题,很多调研基本是走过场,有的调查报告还进行网上抄袭应付了事。高校应该摒弃这些做法,集中精力开展广泛深入的企业合作,让学生以集中式和灵活式的形式参与企业实践。在调研基地配备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围绕专业实际问题进行跟踪对接,使其能够实时掌握和教授,培养学生的分析、调查、思考、总结等能力。 (3)改进毕业论文设计。 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大学阶段具备能力的总结,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需要聘请较高理论和实践的能力的人员共同担任指导教师,能够从两个维度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重点可以围绕专业实践单位的内容,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来结合专业知识解决毕业设计问题。 3 结论 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于普通高校,特别是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为地方普通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进入新时代,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要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旺盛的人才需求,进一步改革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积极主动变革专业设置、严格把控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坚持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价值取向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有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助推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奉献力量。 [1] 教育部.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 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7/qg/201808/t20180808_344686.html.2018-08-08/2019-01-23. [2] 齐安静,岳嘉馨.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12):26-29. [3] 王伯庆,马妍.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https://chassc.ssap.com.cn/c/2018-06-28/550719.shtml.2018-06-28/2019-1-23. [4] 陈宝生.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3):4-7. 0 引言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出台多项政策为民营企业“松绑”“减负”,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也势必需要高校能够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模式。多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经过连续的大规模扩招后,人才培养规模有了较大增长,但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上并没有符合发展需求,很多高校毕业生所需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鸿沟,在培养质量上,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普遍缺乏解决生产运营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631所,其中地方普通高等学校1766所,占比达到67.1%。因此,地方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均占全国高校的绝大多数,可谓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主体,承担为相关区域和行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广大中小企业是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普通高校应该面向中小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裁剪淘汰社会需求较差、缺乏办学特色的专业,突出地方办学特色;加强本科教学基础工作;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1 我国中小企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每年毕业季的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较2016年增加16万人。根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的统计,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20万,预计2019年将攀升至834万。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面对就业创业工作复杂严峻的形势,如何应对就业不稳定因素,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普通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世界各国的经验数据表明,解决大量就业岗位的部门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持续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我国的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和成渝区域等经济活跃地区,广大中小企业正在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例如,广东拥有着超过700万家的中小企业,而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则有57.14万人,如果真正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招聘无缝对接、供需吻合,将有力解决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压力大等问题。2 服务中小企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应用人才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张,带来了在既有高等教育模式下的变革。在恢复高考时,高等学校采用的教育方式主要为精英教育,入学学生数量较少,高校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上,努力培养高精专的行业顶尖人才,就业去向和选择也大多数集中在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方面,很少去民营企业就职。近年来,高中升学率逐年升高,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多,意味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一个国际公认的数量指标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人口的15%)。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民营企业/个体”是201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这充分证明了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流向中小企业部门,就业区域也逐渐扩展到三四线城市和城镇地区。根据这种趋势的变化,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在学生入学后,进行就业教育观念和相关模式的提升,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围绕实战为主的方向进行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学习。2.1 调整相关专业与课程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现阶段国内高校定位存在一定偏差,在专业设置与学科方向上论证不全面,追求大而全,缺少差异化特点。由于高等教育定位问题,很多高校都在学习领先高校的做法,追求博士点、硕士点和相关本科专业建设,而不去深挖与分析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专业传统,失去了特色而带来了平庸。为了更好的服务区域与行业,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状况来调整办学理念,更改相关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确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定位在为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加强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提高专业培养针对性。专业设置的改革要进行详细和广泛的市场调研,分析全国和区域的行业发展状况,了解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实际需求,考虑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定位学校重点服务区域与行业,了解学校内外部优势劣势,结合地区和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高等学校的专业和学科。一方面,针对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和专业,要有策略的投入相关资源来支持;另一方面,调整和减少非优势和非重点需求的专业。(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内容。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知识陈旧,与市场和企业联系较少。应该改革部分院校和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内容,建立部分专业以应用为主导的课程。改革课程内容,避免直接使用传统教材和引进教材,增加企业实践环节与内容,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中去以解决学生实践缺乏的问题。2.2 提升教学质量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大学扩招以来,由于学生数量逐年上升,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逐年增加导致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一些院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大学物理等基础理论课程教师缺乏,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影响随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很多高校的实践性教学部分开展不顺,有的缺乏基础设施有的缺乏实践基地,导致学生专业实践方面缺少实际接触。(1)提升师资队伍能力。高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在一些领域和专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理论基础的骨干教师,在稳定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上,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行政部门和教辅部门要及时了解教师情况,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进修和科研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针对本学校的重点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2)树立良好学风。要根据社会新形势和产业行业新趋势,更新教育观念、总结办学思路,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来强化学风建设。努力加强学生思想建设,构建学风建设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其各分管部门的示范作用,对学生以批评教育为主,积极引导学生的提升实践能力的途径。2.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当前大学毕业生出现的就业难问题,主要在于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的知识与很多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偏差,所以,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贴近市场和企业的实践教学内容。(1)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训课程。当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强调理论内容,缺乏实践操作技能的内容。学生没有经过实践环节,对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不得而知,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毕业生求职时找不到对应合适的岗位,即便找到对应岗位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专业能力。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增加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取得企业认可的职业认证资格。(2)依据专业需求进行实际调研。许多高校已经在积极开展社会事件调查,但是在调查的深度与方向存在较大问题,很多调研基本是走过场,有的调查报告还进行网上抄袭应付了事。高校应该摒弃这些做法,集中精力开展广泛深入的企业合作,让学生以集中式和灵活式的形式参与企业实践。在调研基地配备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围绕专业实际问题进行跟踪对接,使其能够实时掌握和教授,培养学生的分析、调查、思考、总结等能力。(3)改进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大学阶段具备能力的总结,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需要聘请较高理论和实践的能力的人员共同担任指导教师,能够从两个维度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重点可以围绕专业实践单位的内容,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来结合专业知识解决毕业设计问题。3 结论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于普通高校,特别是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为地方普通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进入新时代,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要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旺盛的人才需求,进一步改革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积极主动变革专业设置、严格把控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坚持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价值取向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有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助推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奉献力量。参考文献[1] 教育部.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 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7/qg/201808/t20180808_344686.html.2018-08-08/2019-01-23.[2] 齐安静,岳嘉馨.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12):26-29.[3] 王伯庆,马妍.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https://chassc.ssap.com.cn/c/2018-06-28/550719.shtml.2018-06-28/2019-1-23.[4] 陈宝生.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3):4-7.

文章来源:中国中小企业 网址: http://zgzxqy.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871.shtml


上一篇: 新形式下中小企业“农民工组织社会化”的教育
下一篇: 工业经济论文_隐形冠军精一创业能力生成机理及路径研究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